近年来,我国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监管持续加码,新疆作为曾经的比特币挖矿集中地,多次出现警方查处非法挖矿案件的情况,彰显了国家整治虚拟货币产业链的坚定决心。
新疆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低廉的电力成本,曾吸引大量比特币挖矿企业入驻。比特币挖矿依赖高性能计算机持续运算,需要消耗巨额电力,而新疆的火电资源一度成为非法挖矿的 “温床”。但随着国家 “碳中和” 目标的推进和对虚拟货币监管政策的收紧,2021 年 9 月,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,明确将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,新疆随即开展了全面的挖矿整治行动。
在整治过程中,警方多次查处非法比特币挖矿窝点。例如,2023 年某地警方在排查中发现,一废弃工厂内被改造为大型挖矿场所,数百台矿机昼夜运转,不仅盗用工业用电,还因散热设备噪音扰民被群众举报。警方现场查获矿机 300 余台,抓获涉案人员 5 名,查扣非法所得数十万元。此类案件中,非法挖矿者往往通过私拉电线、篡改电表等方式窃取电力,既违反电力法规,也对当地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。
从法律层面看,新疆警方查处比特币挖矿行为有明确的政策依据。我国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和交易活动,而挖矿作为虚拟货币产生的源头,属于被严格管控的非法行为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及相关规定,非法挖矿可能涉及非法经营、盗窃电力、破坏电力设备等罪名,涉案人员将面临刑事处罚。2022 年,新疆某法院就曾对一起非法挖矿案件作出判决,主犯因盗窃电力用于挖矿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,并处罚金 5 万元。
此类查处行动不仅维护了当地的能源秩序,更对虚拟货币产业链形成强力震慑。新疆的实践表明,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试图规避监管从事挖矿活动,终将受到法律制裁。随着全国范围内 “清退” 挖矿产业的深入,多地建立了常态化监管机制,通过电力监测、场地排查、数据追踪等手段,严厉打击非法挖矿行为。
警方提醒,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能耗高、风险大,且不受法律保护,参与者需认清其违法本质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。新疆挖矿比特币被警察查处的案例,再次印证了国家整治虚拟货币的坚定态度,任何人都不应抱有侥幸心理,挑战法律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