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溯到 2010 年初,比特币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,价值近乎为零,仅仅作为极客们在虚拟世界探索的小众产物,游离于主流经济体系之外。直到 2010 年 5 月,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了:程序员 Laszlo Hanyecz 用 1 万枚 BTC 兑换了两个披萨,当时这两个披萨价值约 41 美元,这一交易首次为比特币赋予了实际价格锚点,经换算,彼时 1 枚比特币的价格约为 0.0041 美元。这一在当时看似平常的物物交换,实则成为比特币价格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标志着比特币开始从概念走向具有交换价值的 “货币” 雏形。
随后在 2010 年 7 月,日本的比特币交易所 Mt.Gox 建立,这一平台的诞生宛如为比特币注入了活力源泉。它为比特币交易提供了一个规模化、规范化的场所,极大地提升了比特币的流动性。交易量自此开始显著上涨,比特币真正意义上有了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。在交易所的推动下,比特币价格开始缓慢攀升,到了 2010 年 12 月 31 日,比特币价格定格在 0.3 美元,从年初近乎零价值到年末的 0.3 美元,全年回报率高达 415.5% 。若查看更细致的价格走势,12 月 31 日当天,比特币开盘价为 0.3 美元,最高价达 0.33 美元,最低价 0.26 美元,收盘价为 0.3 美元,当日交易量为 1454 枚 。
在这一年里,比特币价格的上涨并非一帆风顺,而是在波动中前行。市场对比特币的认知逐步加深,越来越多的早期投资者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比特币交易中。但同时,由于比特币市场规模极小,流动性有限,少量的买卖交易就能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,价格波动幅度较大。例如在 12 月的部分时间里,比特币价格时而上涨至 0.36 美元,时而又下跌至 0.21 美元 ,这种剧烈波动体现了新兴市场的高风险与高不确定性。
2010 年比特币价格的上涨,除了交易所成立带来的流动性提升外,媒体的曝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从一些小众的技术媒体开始,对比特币的报道逐渐增多,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与关注,随着曝光率一路飙升,甚至《时代周刊》《福布斯》等大牌主流媒体也加入报道行列。比特币由此彻底 “出圈”,进入公众视野,知晓度的提升自然吸引了更多资金入场,推动价格水涨船高。